banner
CKB 中文

CKB 中文

CKB 是理想的比特币 Layer 2

Jan Xie: 我們需要構建 Web5,而 Web5 = Web2 + Web3

3 月 9 日,在由 Nervos Foundation 和 ABCDE 共同举办的 Bitcoin Singapore 2024 大会上,CKB 首席架构师 Jan Xie 发表了主题演讲《比特币文艺复兴:為什麼與如何?》。

以下是根據 Jan Xie 的英文演講整理的內容:

為什麼需要比特幣文藝復興?#

我們為什麼需要比特幣文藝復興?一個簡單的回答是大家想要使用 BTC。

目前,已經有不少比特幣 L2 項目了,用戶正在將他們的 BTC 轉移到這些 L2 上,以及在這些 L2 上鎖定 BTC。問題在於,人們也將 BTC 轉移到其他平台,比如轉到以太坊上,而不僅僅是只轉到正統的比特幣 L2 上。而且,以太坊上的 BTC 數量要遠遠超過比特幣 L2 中的 BTC 數量。更糟糕的是,更多的 BTC 其實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裡,比如 Coinbase 的冷錢包裡就大約有 100 萬個 BTC。

1

我想說的是,人們不只是把 BTC 當作價值存儲(SoV)的工具,他們也想使用 BTC,用 BTC 來支付、參與交易或者做一些其他事情。無論比特幣極端主義者(Bitcoin maxis)是否喜歡,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其他人會去做並且他們會提供更糟糕的方案,因為 BTC 就像水一樣,到處流動。

我們能看到的另一個需求,是人們想要新的資產。目前為止,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發行的資產總價值為 30 億美元,遠遠落後於在其他區塊鏈上發行的資產總價值。比特幣是最安全、最去中心化、最抗審查的平台,然而在這個平台上發行的資產總價值是最少的。作為對比,波場(Tron)的市值約為 120 億美元,而在波場區塊鏈上發行的資產總價值達到了 100 億美元。你認為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2

我想再強調一遍,如果我們現在什麼都不做,其他人會去做並且他們會提供更糟糕的方案,大家也只能用他們做的東西。

以太坊主網上線後,Peter Todd 和 Greg Maxwell 就曾在 2016 年的時候指出以太坊的架構有問題,那不是這個行業應該遵循的方向。但 8 年來,由於比特幣在滿足真實存在的需求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導致整個加密行業轉向了一個我們不想看到的方向:在 PoS 上搭建所有的東西,賬戶模型遍地開花,分片、Rollup 等擴容方案成為主流。我不認為這是加密行業要走的路。

比特幣帶來了許多真正的創新,但過去幾年裡這個行業把這些東西都拋弃了,比如 PoW、UTXO、P2P 網絡。

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需要比特幣文藝復興?我認為原因在於確實存在真實的需求,對新資產有需求,對比特幣的使用場景有需求。因此,我希望我們能夠借助比特幣文藝復興的機會,讓整個加密行業轉變方向,跟隨比特幣的架構、價值觀和理念,創建新的事物,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比特幣的一些歷史介紹#

比特幣的價值觀,正如白皮書所寫,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不是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點對合約(peer-to-contract),也不是 Rollup 那樣的點對排序器(peer-to-sequencer)。

比特幣是基於 PoW 和 UTXO 的,而 UTXO 是一種比賬戶模型要更優越的記帳方式,因為在 UTXO 上我們能創建真正點對點的資產,創建不記名資產,就像現金一樣,而不是點對合約的資產,也不是賬戶中的任意數字的餘額。

比特幣專注於驗證而非計算,它強調自我保管,強調 “無鑰即無幣,幣鑰為一體”。

如何構建更好的區塊鏈?比特幣社區已經討論了很多。舉個例子,Peter Todd 寫了一系列的文章和博客來討論各種想法,我認為其中三篇文章非常重要,它們分別是:

Peter Todd 的核心觀點是,我們只需要一次性密封(Single-Use Seal),需要創建一條全是一次性密封的區塊鏈,不需要鏈上的其他東西,我們需要將所有的計算甚至更多的驗證放在鏈下,那是客戶端驗證(Client Side Validation)要做的事情。我們需要把更多的東西放到鏈下去做,我們可以在鏈下構建很多新產品,比如說染色幣、RGB、Ordinal、Atomicals 等等。

我們還可以在鏈下創建通道(channels),現在已經有的通道是閃電網絡,但其實關於通道的架構、通道的設計有很多相關的研究。有意思的是,你可以把通道看作是雙方的客戶端驗證,在我看來這也是客戶端驗證的一種。

比特幣社區對於 L2 鏈也有很多想法。之前就有很多相關的討論,L2 鏈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而且它和以太坊的 L2 不一樣,不是 Rollup。衡量 L2 鏈有兩個維度,其中一個是共識機制,比如合併挖礦、Staking 以及擁有獨立共識機制的鏈(Sovereign Chain),另一個維度是打通 L1 和 L2 的方式,在比特幣上叫做 Two-Way Peg(2WP)。有趣的是,底層的鏈與鏈下協議是正交的(orthogonal),比如像 CSV 和通道。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它們合併到一塊。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比特幣社區已經有了非常多很棒的想法,但那麼多年過去了,一直進展緩慢。第一個原因是比特幣的可編程性不足,第二個原因是比特幣自身特性造成的,比特幣極力避免改變,要在比特幣協議中加入任何改變都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我們今天在這裡開會的原因。

如何實現比特幣文藝復興?#

我們怎樣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如果我們想在這個圈子裡做任何事情,有三個原則:

  1. 滿足用戶的需求。
  2. 遵守比特幣的價值觀。
  3. 不依賴任何軟分叉 / 硬分叉。

幸運的是,用戶想要發行新的資產,用戶的需求一直存在,也有了一些資產發行協議,比如 Ordinals、Runes、BRC-20、Taproot Assets 等。我們可以在比特幣鏈上發行資產,發行點對點、抗審查的資產,而且不需要比特幣做出任何改變,不需要分叉。在比特幣鏈上發行資產的這項能力,只受我們自己的大腦固有思維或者比特幣極端主義觀念的限制。在比特幣鏈上發行資產其實會給比特幣帶來諸多好處,比如在鏈上發行的資產越多,礦工費收入就越高,這意味著比特幣未來的安全預算就越多。

我們還需要一個可編程的層,因為比特幣本身是受限的,我們不能在比特幣鏈上做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基於比特幣創建一個層,賦予比特幣鏈上資產可編程的能力,我們就能做很多事情了。這個可編程的層將是其他一切的基礎,包括可擴展性、隱私性、比特幣金融活動等。這個可編程的層將會是比特幣鏈上資產的樞紐,它與以太坊完全不同。以太坊具備可編程性,所以它不需要可編程的層,但比特幣需要。

然後,我們需要比特幣和可編程層之間的高速公路。我們可以使用 Two-Way Peg(雙向錨定),或者是使用一種創新的方法來橋接比特幣和可編程層之間的資產,這個方法我稱之為 UIB(Universal Isomorphic Binding,通用同構綁定)。UIB 的想法起源於 Cipher,他是 RGB++ 協議的作者,而同構綁定正是 RGB++ 的核心技術之一。後面 Cipher 會詳細介紹 RGB++ 協議,所以我就跳過這一部分的介紹。

我想在這裡指出的一點是 Two-Way Peg 和 UIB 的區別。Two-Way Peg 是你把資產轉給某個實體,這個實體在另外一條鏈上發給你相應的資產;UBI 是點對點的映射,你在兩條鏈的 UTXO 之間直接建立關聯,沒有任何中間商或者第三方。

一旦我們有了可編程的層,我們就可以在其之上構建另一個層以實現可擴展性和隱私性。這一層我們有諸多選擇,比如客戶端驗證、Open Transactions、Nostr、Chaumian E-Cash、P2P 市場等等。接著,我們可以使用通道(channels)把這一切都連接起來,我們可以使用通道把 L1、L2、L3 連接起來,使用通道把 Web2 和 Web3 連接起來。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下面這張圖:

3

比特幣作為底層的資產發行平台,上面是一個可編程層,在可編程層上構建可擴展性和隱私性層。在我看來,L3 甚至都不需要使用區塊鏈,因為區塊鏈有利於透明度和全球共識,但它對可擴展性和隱私性反而有害。這一點有別於以太坊生態,以太坊生態全景圖是 Rollup 上面再疊加 Rollup。這個行業為什麼需要那麼多區塊鏈呢?其實並不需要。L3 上應該是 P2P 網絡,然後通道可以連接這一切。

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構建的是 Web5,Web5 就是 Web2 加上 Web3。Web3 極力地把所有的東西搬到鏈上,但我們為什麼需要把所有的東西往鏈上搬呢?互聯網其實做得很好,只不過它有一些問題而已,我們用 P2P 技術、密碼學技術以及其他一些新技術來修復 Web2 即可,它不是 Web3,我們不需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鏈上。利用這些技術,我們想要構建的其實是 Web5。

總結#

最後,簡單羅列一下這場演講中的要點:

  • 對新應用和新資產的需求確實存在。
  • 如果我們不構建一些抗審查、有隱私、用戶體驗很友好的東西,他們就會構建一些可審查、無隱私、用戶體驗不友好的東西。
  • 比特幣需要可編程的 L2。
  • UIB 賦予資產可編程性。
  • 可編程性是其他一切的基礎。
  • L3 要實現可擴展性和隱私性。
  • 通道將所有的一切連接起來。
  • BTC 無處不在。
  • Web5 > Web3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